日期:2025-07-08 06:24:32
日期:2025-07-08 06:24:32
历史的长河中——吴起的辉煌与孤独
春秋战国时期,被雅斯贝尔斯誉为“轴心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激烈与璀璨的时代之一。在那个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时代,有一位人物却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展现了超凡才华,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与孙武并驾齐驱的军事理论家。而在变法方面,他所主持的改革,也堪比商鞅变法的影响力。他正是——吴起。
吴起的生平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战斗。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内卷”,不断地与命运与社会不公抗争,直到他死后依旧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出身平凡,志向远大——吴起的少年时代
展开剩余87%吴起,卫国左氏人,即今天的山东定陶人。关于吴起的出身,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说法称他出生于一个商贾之家,家境较为富裕;也有的认为他来自一个没落贵族之家。然而,不论是哪种说法,吴起从小的生活环境并不贫困,但也并没有显赫的政治地位。
卫国这个地方,被誉为“多君子”。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经在卫国停留最长时间。这个地方不仅培养了大量士人,还以商人出名,孔子的弟子子贡便是一位商贸巨擘。而商圣范蠡也曾在此经商。然而,吴起对于经商并无兴趣,他早早就展现出了浓厚的政治理想,并且立志通过改革改变现状。
吴起的父亲早逝,母亲把他一手带大,生活困苦。由于长期与百姓为伍,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与感受。年轻时,吴起目睹了世袭制度对民众的压迫,心中燃起了要改变政治腐败、打破贵族特权的强烈愿望。这一信念成为了吴起一生的奋斗目标。
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要实现改变,唯有通过为官,从政的途径。吴起曾不惜耗尽家中积蓄去求官,但最终未能如愿,反而遭到了乡邻们的嘲笑。愤怒中的吴起选择采取极端手段,他愤怒地杀死了三十余个嘲笑他的人,准备逃亡至鲁国。这一举动也令他立下了一个誓言:“如果不成为卿相,我便永不再回卫国!”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西乡隆盛的名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死不还。”吴起的离别誓言,同样充满了决绝和悲壮。
身处楚国,迎接新的挑战——吴起的壮年
24岁时,吴起来到楚国,拜在孔子弟子曾参门下,继续潜心研习儒学。在楚国的日子里,吴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尤其在母亲去世后,他做出了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决定:不回家奔丧。此举完全违背了儒家传统礼教,导致曾子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然而,吴起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鲁国谋得官职后,吴起发现了自己人生中难得的机会——鲁国正面临齐国的威胁,急需一位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在吴起即将获得任命之时,却有人揭露他与齐国有关系。为了彻底斩断与齐国的联系,吴起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这一决定,虽然道德上饱受非议,却让吴起暂时获得了鲁国国君的信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吴起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鲁军大败齐军,这一战的胜利,使得吴起的名声一时间如日中天。然而,吴起的这一行为,却引来了鲁国贵族的强烈反感,他们对吴起的嫉恨日益加深。最终,吴起选择离开鲁国,前往魏国寻求新的机会。
在魏国的辉煌——吴起的“卷王”之路
30岁时,吴起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吴起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魏文侯识得吴起的军事才能,任命他为将领,向西进攻秦国。吴起指挥若定,在与秦军作战时接连取得胜利,攻占了临晋、元里等地,成功地将黄河以西至洛水的大片土地占据。
吴起在军中的治军方法也非常独特,尤其注重与士兵的同甘共苦。《史记》记载他“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他亲自背着士兵的粮草,深入士兵的生活,打破了传统官兵之间的等级壁垒。他的这种做法,极大增强了士兵们的士气和忠诚度。
除此之外,吴起在治军方面还提出了“恩威并重”的原则。当有一位士兵擅自冲出阵线斩敌时,吴起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斩首,以示军法不可轻犯。这一做法,让士兵们明确了服从命令的底线,也让整个军队的纪律性达到了空前的严明。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逐渐强盛,吴起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成功打造了魏国的职业重装步兵——魏武卒。这支部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兵种之一。
最后的挑战与背叛——吴起的晚年与殒命
随着魏文侯的去世,魏武侯继位,吴起的政治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魏国的贵族开始对吴起产生敌意,而吴起因其强大的军事权力和政治影响力,也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最终,魏国在公元前389年派出大军攻击魏国西部,吴起带领魏武卒迎战。在此战中,吴起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华,成功击败了秦军。然而,这场胜利也彻底激怒了魏国的权贵,吴起被迫离开了魏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舞台——楚国。
在楚国,吴起再次展现了他的改革能力。楚悼王重用他,他被任命为楚国的最高军事和政治长官。吴起在楚国的改革,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大力发展军事,迅速将楚国的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随着楚悼王的去世,吴起再次成为了贵族势力的靶子。
吴起最后的死亡,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当他回到楚国时,正遭遇贵族势力的围攻。吴起深知此时自己命运已定,便将自己身体卷在楚悼王的尸体旁,以此来让贵族们误伤楚王尸体,从而遭受更重的惩罚。结果,这一举动导致了楚国70多家贵族的满门抄斩,而吴起的变法也在楚悼王的去世后走到了尽头。
死后影响——吴起的历史地位
吴起死后22年,商鞅受其变法思想的影响,来到秦国施行变法,最终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或许,正如韩非子所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奉行商君而富强。”
吴起的一生,充满了鲜明的个性。他的“卷”,不仅是对时代的抗争,也是对理想的执着、对信义的坚守、对命运的反叛。吴起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永不磨灭的传奇。
发布于:天津市杠杆股票,股票实盘配资公司,红扬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