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7 05:44:37
日期:2025-07-27 05:44:37
1939年,扬州的旧照片揭示了这座古城的历史面貌以及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八十四年前的历史瞬间的机会。从这些影像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扬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韵,还能感受到那时百姓们的生活气息和抗争精神。
从扬州的旧南门向城内望去,狭窄的街道两旁商铺虽然简陋,茅草顶棚的屋顶并不华丽,但依旧显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与北方豪华的商铺截然不同,这里的商铺更多地展示了百姓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日常舒适的追求。无论是在街角小巷,还是街道两旁的店铺,都能感受到扬州人民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与安宁。
1938年12月5日,一位日本摄影师在扬州街头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几位儿童正站在商铺门前,好奇地望向镜头。照片中的孩子们衣着整洁,脸庞圆润,仿佛在诉说着鱼米之乡的富饶。尽管那时的扬州已经面临战争的阴影,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无忧的日常生活,依然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生机和希望。
展开剩余87%宝应县,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曾是日伪政权的巢穴。其古老的拱门下挂着虚伪的“中日团结”标语,而门前的计时钟,则仿佛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痛苦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取景地就位于这里的柳堡区域,那个时代的记忆依旧鲜活。
1937年,扬州城在沦陷之前已遭多次日本军机的轰炸,造成了大量伤亡与房屋破坏。1940年,民众开始恢复家园,这张照片捕捉了民众修复房屋的场景。尽管战火尚未完全熄灭,但人们依然坚定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展示出他们无畏的勇气与坚韧。
扬州的旧南门,又称镇淮门,原名安江门,依旧巍峨屹立。照片中的日本士兵在城门楼下举手欢呼,这一景象令人不禁感到一种讽刺的荒诞。尽管外来侵略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影像来展示他们的胜利,但在这座古老的城门前,那份宁静与庄严依然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力量。
在扬州街头,一位名叫押田与猪野的日本军官,尽管戴着眼镜看起来文雅,但他们的目光透露出无情的冷酷。他们试图通过与中国儿童合影,制造出一种虚假的和谐气氛,然而照片中的旁观者表情冷漠,暗示了这一切不过是日本人为了美化自己形象而做的摆拍。
五亭桥,是扬州的一颗璀璨明珠。自1757年建成以来,它融合了五龙亭的雄伟与十七孔桥的雅致,赢得了“最美中国桥”的美誉。每到夜晚,桥下的月光与水波交相辉映,金光闪闪,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五亭桥总是游客和当地居民心中不可错过的景点。
扬州的街头在春节前夕异常热闹,1939年2月17日,年货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一纸灯笼摊前,孩子们争相挑选着五彩斑斓的灯笼,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扬州人的热情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体现在他们的每一项准备工作中。
运河畔的土路上,几位身着长衫的少年站立在路边,似乎刚刚从学堂回来。一旁的伪警察眼神游移,显然心中充满了不安。而在简朴的商铺旁,一位男子正专心挑选着货物,身边的市场气息显得格外宁静。这一切透露出扬州城内仍存在的古老市井风貌。
尽管扬州已被日军占领,但新四军和八路军依旧在周边地区坚持抵抗。这张照片捕捉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在日军士兵的镜头前毫不畏惧,目光坚定,仿佛告诉人们:即使战火四起,百姓的意志依然不屈。
1939年8月22日,邵伯镇的汉奸和伪军为了取悦日本人,竟在学校内献上匾额与厚礼。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在日本人幕后操控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们的侵略行为。照片中的伪军与汉奸,正如那个时代的无耻象征,令人心生愤慨。
1939年春,扬州乡间的茅屋前,两个日本兵携带枪支上前,以“安全检查”为名干扰民众生活,甚至强迫住户悬挂日本国旗。这一场景无疑是对扬州百姓的极大侮辱,反映了日军在占领后对中国百姓生活的肆意侵犯。
新北门外,一名刚从游览归来的日本兵,霸道地拦下一辆独轮车,强行命令车夫将他带入城中。照片中的场景展现了当时日军士兵的霸道与冷酷,而百姓则在这些压迫下默默忍耐。
日军在每次占领一地后,都会要求汉奸成立维持会,以维持所谓的“秩序”。照片中的扬州维持会旗杆上的旗帜被风卷成一团,虽然看不清楚全貌,但“厚爱”二字依稀可见,令人深思。这个虚伪的标语背后,是对人民的深重压迫。
交易场上,几名渔夫正在与买家议价,出售从邵伯湖捕获的巨型鱼类。旁边的日军士兵紧张地持枪警戒,显然,随着新四军与抗日民兵活动频繁,日军的心情愈发紧张。时值深秋,扬州一带的抗日气氛越发浓厚。
一位年轻的锔瓷匠正在熟练地修复一只破损的瓷盘,旁边站着一个好奇的日本人,观察着他的工作。锔瓷这一古老技艺,几乎让每一件破损的瓷器焕然一新,甚至连大型水缸的裂痕也能被巧妙地修复,展现了中国工艺的巧妙与精湛。
吴孝侯曾是扬州伪警察局的局长,在扬州沦陷后,他迅速投靠日军,成为当地臭名昭著的汉奸。1939年1月,吴孝侯在日军的支持下,效仿他们的姿势,傲然站立,满脸嚣张。然而,他的这种嚣张气焰并未持续太久。根据《扬州文史资料》的记载,抗日力量在1939年9月两次刺杀了他。虽然他侥幸逃脱,但他在第二次袭击中严重受伤,脸部和头部留下了永远的伤痕,也成了他罪行的象征。
新南门外,池塘与村舍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面,扬州南城墙在夕阳下显得愈加壮丽。照片中的景象充满了古典美,展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特有的宁静与优雅。
在扬州,群众对日军和汉奸的举动十分反感。当地人对此表现得毫不掩饰,纷纷选择避而远之。照片中的“欢迎”仪式上,除了少数孩童,其余的几乎全是日本士兵和汉奸,显现出侵略者在中国的孤立和可笑。
邵伯镇的伪警察与日军官员合影时,照片中烈日下的伪警察依然戴着白手套,装腔作势。这一
发布于:天津市杠杆股票,股票实盘配资公司,红扬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