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7 05:22:47
日期:2025-07-27 05:22:47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的10集纪录片《烽火川魂》于7月1日正式启动拍摄,用镜头记录川军将士的铁血荣光,还原抗战大后方的四川担当。7月1日至7日,拍摄团队深入泸州地区,聚焦张玉清、章执祥、郭友等5位抗战老英雄,以及纳溪区的抗战小学旧址、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旧址等红色革命历史遗迹。
01
五老英雄忆烽烟
抗战老兵讲历史
在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老干部局以及相关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拍摄团队首先走访了5位身体状况良好、能够配合接受采访的抗战老兵。1931年出生的张玉清,1945年1月起在太行军区参与抗战,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镜头前,他颤抖着展示珍藏的勋章,回忆起在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安阳敌工站、太行军区敌工部与日军斗争的经历:“那时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隐蔽地穿梭于敌占区和根据地之间,准时把上级安排的情报传递到指定的地点。”
同样获此殊荣的章执祥老人,1945年在新四军四师卫生学校学习,随后投身胶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作为泸州市中医医院离休干部,他至今记得在卫生所护理伤员的日夜:“绷带不够就撕被单,药品短缺就用草药,只要人还在,就不能让伤员耽误救治。”
展开剩余76%古蔺县二郎镇的聂祝康老人曾投身中印公路运输,1941年入选中国驻印度远征军军邮332局,在印度兰姆伽接受汽车集训后,沿史迪威公路运输物资。“我们车队有20多辆车,白天躲轰炸,晚上摸黑开。”老人动情讲述当年的情景。叙永县的郭友、古蔺县的雷锡彬也分别回忆了壮丁运输、化学兵团作战的经历,他们的故事将作为川军“无川不成军”的鲜活注脚,融入纪录片之中。
02
红色遗迹映初心
建筑无声诉历史
在纳溪区,拍摄团队重点记录了一所以“抗战”命名的学校——抗战小学。1938年,恽代英的学生曾子平筹资修建此校。1940年学校建成时,石砌棱高台上刻有“还我河山”“驱除倭寇”“抗战必胜”等标语,至今字迹清晰。当地党史工作者介绍,该校青年教师与毕业生中,不少人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如今该校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镜头扫过斑驳的石墙标语,仿佛能听见80多年前师生们“抗战到底”的呐喊。
抗战小学
拍摄期间,来自泸州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的“红领巾讲解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抗战小学旧址参观学习。见到拍摄团队,少先队员们表示要铭记历史、继承先辈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03
川滇东路铭丰碑
联大分校续弦歌
在叙永县,拍摄团队深入挖掘了川滇东路与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历史。1938年底,10万叙永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参与修筑川滇东路,这条连接滇缅的“抗战生命线”贯通后,战略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运抵大后方。“当时没有机械,全靠肩挑手抬,很多民工累死在工地上。”叙永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指着档案史料介绍,同期修建的泸州蓝田机场更是创造了60天完工的奇迹,成为中国首个混凝土跑道机场。
川滇东路
1940年11月成立的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同样意义非凡。杨振声、郑华炽等学者带领700余名师生在此办学,刘国鋕等学子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分校曾开展3天义演义卖,筹资支援前线,冯玉祥将军亲题“抗战到底”赠予学校。
叙永春秋祠(原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校址)
04
多方协作保拍摄
川魂丰碑待传扬
本次泸州拍摄工作得到泸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老干部局、市中医医院,以及相关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的全力支持。市委党史研究室特别提供了此前采访张玉清、章执祥的口述视频,为纪录片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素材。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提供了泸州城区、叙永县、古蔺县航拍视频和泸州抗战历史资料等。拍摄团队采用“老兵口述历史+战场遗址寻访+文物史料还原+亲历者后代访谈”的形式,计划制作《烽火川魂》10集大型纪录片及系列新媒体产品,预计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播出。
“四川350万川军参战人数居全国之首,泸州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节点,其老兵故事与红色遗迹是‘川魂丰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蓝婉怡表示,拍摄团队将继续深入省内各拍摄点位,抢救性记录抗战老兵的记忆,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荣光。
随着镜头缓缓扫过泸州的青山绿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抗战记忆正通过影像重获新生。当《烽火川魂》的旋律响起,80年前的烽火与今日的和平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一个民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永恒信念。
来源丨泸州发布
编辑丨佘皎蕖
发布于:北京市杠杆股票,股票实盘配资公司,红扬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